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慕莎] 專訪五:額外問題

開始看到你們的List,發現錄音地點是北醫的練團室還有點納悶,
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卻讓我有驚豔的感覺;它讓各樂器的聲響都更有
空間感,表面冰冷但底下卻仍竄流著不息的溫情,就如同你們工作的場合與欲呈現出的醫療相關場景。我想請問的是,這樣錄音環境安排是刻意的還是…?


事實上,第一張作品的製作與錄製是不夠嚴謹的。那是在 2007年夏天所完成的錄音。在錄製前,我們只團練了七次,甚至到最後兩三次才全員到齊。錄音也只花費了約一個禮拜的工作天。原因是那時有團員面臨國考、與即將服役,所以行程安排才如此緊湊。在情感上,我覺得能在北醫的練團室錄音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事情,畢竟那裏充滿許多大學時代的社團回憶,也是我們最常團練的地方;在現實上,有限時間的考量與環境的熟悉度,便讓我們很快地就決定回到北醫練團室裏錄音。也因此我們就必須在有限的器材與時間裏一再地妥協。當然,當初整個作品混音出來的時候,我們確實也有相當程度的感動與驚喜,但好像也很快地就發現一些因為錄音器材與時間不夠所衍生的不足就是了。因為許多樂句都是在團練時即興搭配所譜寫出的,也讓我們產生好幾個不同的版本。甚至到錄音的時刻,某些段落的旋律還是當場決定的。錄到還不錯的段落,大家或許心理還會想說:「哇,原來這樣也行阿?」(笑)

我想,之所以會在七次團練中就決定錄音版本,確實是因為我們背景相似,進而在討論情境與演奏中有較貼切的詮釋。負責錄音與剪輯實境聲響的團員老臉,是目前樂團成員裏與我合作最久的團員。曲目場景中的 samples,也因為他在獨立劇場擔任過編劇與導演的經驗,這讓我們在溝通整體情境時有很多幫助,也讓我們的作品呈現更多戲劇的張力與元素。

藉由這次獨立錄音與製作,我們更加珍惜這份革命情感〈在炎熱的夏日,揮汗架設器材〉,也深深以獨立樂團的獨立精神為傲。我們也會在這次的錄音經驗裏,仔細探討諸多仍需琢磨增進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