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慕莎] 專訪一:樂團簡介

當初是在什麼情況下大夥才會聚在一塊、樂團的創作曲風走向、
與想傳達出的理念與想法等...


MORSA樂團的組成要追溯到 2005年,那個時候我們是含主唱的五人編制。組成半年,幾次團練與唯一的公開表演過後,在那年暑假,幾位團員畢業,小提琴手也決定到美國研習音樂,就此團員就分散各地。

其實說這個樂團是北醫出生的一點也不為過。目前為止,前後任 13位團員超過一半來自北醫。而唯一沒有變動過的團員是團長兼吉他手 FORSA(以下簡稱「我」)。從 2006年錄製 Demo、到 2007年錄製首張創作專輯,這些籌備與重新尋找新團員的過程,回想起來,充滿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目前我們是六人編制,而這個編制就跟開北醫同學會一樣!因為我們都是在北醫學生時代就結識,團員也都是相繼彼此介紹加入的。

就是因為醫學相關的背景,使我們在以醫學人文為主題創作時,彼此都能有相當程度的共鳴與瞭解。誠如我們第一張作品「July in NICU」,音樂文字紀錄了我們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實習日記、以及南亞海嘯海外醫療服務隊的所見所聞。因為我們分屬醫師、牙醫師、醫檢師、護理師的身份。在不同的醫療工作崗位上,有著屬於彼此不同的故事。當我們聚在一起分享與創作時,一次又一次讓我們發現到:關於「人」─這個沒有答案的生命議題─它的感性與現實掙扎。

我們團員在大學時代就分屬熱音社、管弦樂團、戲劇社,而當我們聚在一起創作時,也就理所當然地延續原本的音樂元素,進而融合在一起。如同樂團的編制,結合了搖滾樂的吉他與鼓、以及古典樂的弦樂與鋼琴,另外還富有戲劇與實驗效果的實境聲音素材。樂團的曲風其實應該說是深受搖滾樂與古典樂所影響的演奏風格與型態。雖然說,有些說法簡單地將沒有主唱的搖滾樂或演奏型態分類為所謂的後搖滾(Post Rock),但事實上我們沒有這麼在意、或是特別分類曲風這件事。與其說是後搖滾,我倒是覺得我們更像在做電影配樂。而未拍攝的電影就是我們活生生的醫療工作與日常生活。

音樂創作除了延續對音樂的喜愛,也期盼能分享給更多喜愛音樂的朋友。我們在創作裏紀錄了我們某個時期對生命的體驗,而我們所傳達的,就是希望能將我們所發現的感動分享給更多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