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重於闡述單一歌曲的曲風走向、與想傳達出的理念與想法;
及編入的特別橋段、創意想法、及使用的特殊樂器等...
「NICU July 20」一曲,為了忠實呈現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場景,我們從錄製單位內的工作情形、到樂器以鋼琴緩慢地鋪陳、鼓刷營造漫步在長廊的景象,為的就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詮釋所接觸到的場景。當中一段小女孩與母親的對話,也暗示性地表達出一種對未來或生命方向的不確定感。樂器演奏更伴隨著情緒的起伏而有很大的動態改變。
「Vital Signs」在醫學上指的是生命徵象:血壓、脈搏、心跳、體溫等。在編寫的過程,因為是帶著一種「原來死亡不過是個例行程序」的感觸,於是鋼琴彈奏時刻意以較為冷淡、甚至是不帶情感的觸鍵。同時,聯想到心電圖的不規律,我們在正規的 4/4節奏裏,添加了 7/8節奏、 16bit等元素。
「Whisper」描寫的是關於新生兒個案病況的連日不穩定與心境上的低潮。特別在陰雨過後的一陣陰鬱,昏昏欲睡,耳邊傳來熟悉的細語呢喃,然後回想起曾經單純而美好的時光。第一段落,鼓刷與吉他鋪陳的手法宛如逐漸回到夢裏(暫時遠離現實殘酷)的懷抱;弦樂演奏則試圖營造出在夢境之間,與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對話。直到琴聲交織合奏,背景 samples再次的耳語呢喃,迴響出內心湧現的獨白與情感。第二段落詮釋的,是在彷彿漫長隧道的夢境裏所探索的過程。當模糊的情境逐漸清晰時,音樂律動隨之逐漸地加強。直到爆裂之後,內心壓抑的情緒也終得宣洩釋放。第三段落則是在輕快的 6/8拍點下,回憶起一段清晰的過去,那是個充滿溫暖與回憶的畫面。
「Se」在鋼琴適時點綴、以及吉他與弦樂聲線的帶領下,延續了低盪的氛圍。在段落逐漸進行裏,樂句與演奏情緒逐漸多了一份內省與反芻。搭配著流暢的節奏進行,弦樂也隨著吉他破音而呈現一股高亢的宣洩。
「Canvas」所呈現的是一首明亮色彩的曲目。不僅揮別前半段作品的陰鬱,心境上也有了明朗的轉變。如同曲名,我們試圖在這沒有預定主題的帆布畫裏盡情地描繪。最後一段的構想是近乎沒有秩序的奔放畫作,不受拘束的大提琴與吉他破音聲線結合,加上鼓點的全力重擊,呈現出耐人尋味的內容〈畫作〉。
「How Deeply We Breathe」是深刻體認到「原來,我們是如此用力地呼吸。」所寫下的。想起第一次看到新生命的到來,而那美好的光芒卻是如此的短暫。在這裡的生命,來來、走走。有時候我們甚至就只能像旁觀者一樣,只是那樣地看著。同時,在援助世紀災難的南亞海嘯醫療服務隊裏,見證了災難過後、死亡、廢墟,直到在海嘯衝擊力最強的岸邊,發現了一道跨過這被摧毀城市的彩虹。在那一刻,我們終於瞭解「世界上最美麗的景色,不過如此。」也就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孩子一樣,那微弱的呼吸,是如此地努力與堅持,而這都是生命的契機。
「All You Need is」是一份我們對北醫楓林大道的感情與寄託。我們都深知即使面臨再多的無能為力,只要回到這裡─這過往每日求學的必經之路─我們都能夠回憶起過往的自己以及享受這份單純而美好的時刻。曲目第二段落的三重奏(吉他、鼓、大提琴),以及背景中的的夏日蟬鳴,營造出〈夏季的楓林大道〉夏意盎然的美景。第三段落裏,從我們的歡笑聲與交談聲開始、到所有樂器大合奏,這份歡愉,讓我們彷彿置身在楓林大道歡唱的美好時光。
作品中採用了許多段落式的銜接法,主要目的是使作品更貼切我們所設定的場景與心境轉換,也增加更多戲劇性的實驗效果。當然,除了以音樂呈現我們的感動,作品所營造的氛圍,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與聽者的自身經驗、生活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